冬奧之環,是北京冬奧公園標志性景觀。
站在永定河畔,遠眺西北,“冬奧之環”儼然舞動的藝術字“冬”字,上寬下窄,冠蓋銀亮,下部鮮紅。
重達278噸的鋼架建筑如此靈動、艷麗,不僅因為總體架構流暢,其精妙的表層處理,同樣功不可沒。
“讓‘冬奧之環’成為北京冬奧公園的亮點工程和網紅打卡地,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日前,擔負“冬奧之環”表層處理工作的北京東方天旭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田愛斌在接受采訪時介紹,公司堅持精品意識和工匠精神,著力打造標桿景觀。
新型科技材料,充分體現了綠色辦奧理念
“鋼架結構拼裝成型后,‘冬奧之環’是一座黑黝黝的鐵疙瘩,這時,需要我們進行表層處理,完成最后的藝術呈現。這個過程,好比給一件家具刷油漆、繪圖畫。”田愛斌介紹,“冬奧之環”由純鋼打造,隨著季節及晝夜溫差變化,熱脹冷縮數值變化也就越大,加之戶外的風吹日曬,如果表面噴涂傳統材料,極易產生化學反應,導致脫落掉色。
北京東方天旭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提供的銀圭無機高分子材料,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不僅材質無害,而且具有超強耐候性、防腐、抗紫外線、抗酸雨等特點,耐候值達到4000/小時,屬于A1級防火材料,自然條件下能夠穩定保持20年以上,完全契合冬奧會“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因而成為“冬奧之環”表層處理的首選之材。
銀圭為純陶瓷涂料,具備陶瓷或玻璃的典型屬性,具有良好的自潔性,后期養護成本低,簡單擦拭或清水沖洗就能清潔表面。銀圭無機高分子材料還有良好的延展性,常溫條件下就能由液態轉化為固態,被業界譽為“柔性陶瓷”,該技術在世界20余個國家和地區都獲得了專利。
完美藝術呈現,充分詮釋了中華文化意蘊
藝術,是作品的靈魂。
圍繞藝術呈現作品靈魂,展示奧運文化,公司技術人員堅持精耕細作、精雕細刻、精益求精,緊緊圍繞2022年冬奧會主題,充分吸取冬奧會徽設計靈感,堅持以鮮艷的中國紅為主題色,借鑒冬奧會火炬紅銀相接的顏色基調,精心配料,先后4次送樣報審,最終確定樣品。
藝術加工后的“冬奧之環”,是一座完美融合剛與柔的作品,頂部銀色環形鋼圈,科技感十足;中間紅色階梯,如彩帶般環繞而下,不僅詮釋了冬奧會“紅為火,銀為冰”“冰火相約,激情飛揚”的深刻寓意,而且完美展現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將厚重的中華文化底蘊與國際化現代風格融為一體。
白天,“冬奧之環”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流暢優雅;夜晚,燈光從點綴的鏤空雪花中流泄而出,五彩繽紛,別有一番景致。色彩亮麗、質感十足的銀圭無機高分子材料,在藝術呈現上的優勢得到了充分展現。
高效協作運轉,充分展現了國企責任擔當
“噴涂工期只有一個月,時間非常緊,‘冬奧之環’作為園區點睛之筆,冬奧組委和石景山區的領導每周都到工地檢查指導,大家壓力都很大。”田愛斌說,當時,團隊與組裝鋼架、鋪設塑膠、地面綠化的另外3支隊伍同時交叉施工,每次施工前都要統籌各支隊伍施工進度,協調安排進場時間,實際施工時間則更短。“每次上多少人,需要多少料,都要認真計劃、精細管理,確保配合順暢、不誤工期。”
現實考驗遠不止于此。12月的京郊,室外氣溫基本都在零下,而銀圭無機高分子材料的存儲、配料和施工工藝嚴苛,要求材料存儲溫度0℃以上,混合攪拌溫度20℃以上,施工溫度5℃以上。為此,他們在昌平區的恒溫攪拌車間進行存儲配料,利用每天中午氣溫較高時段進行噴涂施工。由于鉚釘拼接、焊接的“冬奧之環”表面粗糙,異形結構較多,噴涂前,還要對表面進行細致打磨。
由于4支隊伍施工進度、進站時間各不相同,夜間才能確定次日進場情況,因而,每次配料都只能在半夜進行。團隊成員深知責任重大,必須無條件服務和保障好冬奧會,雖然經常加班加點,但他們毫無怨言。業務員李延國每天駕駛私家車,往返于昌平區和工地之間,每天花費在攪拌配料和運輸路途的時間都在10小時以上。
“‘冬奧之環’高6米,戶外施工,20分鐘身體就會凍透。”相比施工過程中的寒冷,住在簡易集裝箱中的工人們,生活上也很艱苦,晚上集裝箱里溫度都在-6℃,平時喝不上熱水、顧不上吃飯也是常有之事。經過施工隊夜以繼日地持續奮戰,共噴涂材料近2噸,施工面積約3000平方米,如期完成任務。
如今,冬奧公園和首鋼園關鍵樞紐上的“冬奧之環”,已經成為北京冬奧會一道亮麗風景線,游客經過時,都會眼前一亮,贊不絕口,忍俊不禁地拿出相機和手機拍照留念,充分體驗了冬奧特色文化。
以上文章來源于:北京國際技術合作中心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
contact us
北京銀合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
電 話:+86-10-8518-5520/23
傳 真:+86-10-8518-5536
地 址:北京朝陽區望京中環南路9號 望京大廈A座14層1-5